English 简体
  • >新網站登錄
  • 中資企業在歐洲闖出共贏路

    2013-03-15 16: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在倫敦街頭行駛的黑色出租車。

    柳工歐洲有限公司的員工在檢測車輛。記者 張 傑攝

    山西運城制版集團西班牙分公司的員工在車間裡勞動。記者 丁大偉攝

    海爾(意大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在組裝冰箱。記者 韓秉宸攝

    “走出去”,是中國品牌被世界認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昇“中國制造”的必然選擇。歐盟一度是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軟肋”。究其原因,主要是進入歐洲的門檻較高。隨著歐盟成員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中資企業赴歐投資興業呈逐年增長趨勢。本報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看到,中資企業為歐洲經濟注入活力,互利合作之路前景廣闊。

    海爾(意大利)

    金字招牌就是廣告

    記者 史克棟 韓秉宸

    走進海爾(意大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很難讓人把這家企業和傳統印象中的中國企業聯系起來——全公司上下僅有一個華人面孔,這名當地出生的華裔女員工負責與總部聯絡。這種高度“本土化”模式不僅為海爾打開歐洲市場開闢出一條捷徑,也為當地員工免受經濟危機沖擊上了一道保險。“為海爾工作,我們驕傲!”公司總經理弗朗西斯科·阿爾布利奇奥如是說。

    海爾(意大利)公司位於意大利東北城市帕多瓦附近的小鎮坎波多羅(意為“黃金之地”),小鎮人口只有2000多人。阿爾布利奇奥向本報記者介紹說,2001年,海爾收購了這裡的一家冰箱制造企業,成立了海爾在歐洲的這家子公司,從而開啟了海爾進入歐洲市場的大門。公司現有員工130人,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廠房面積1萬平方米,冰箱年產量約8萬臺,產值約2200萬歐元。海爾在全球生產的第一億臺冰箱,正是在這家公司的工廠中下線的。

    談及這十幾年來的發展,阿爾布利奇奥回憶道,公司起步時繼承了原企業的生產線,生產旅館使用的小型冰箱。兩年後,海爾根據市場需求,加大了科研投入,對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改造,使產品質量和檔次逐年上昇,目前重點生產“適應歐洲消費者使用習慣”的高端產品。2008年,自主研發生產的意式三門冰箱以其獨特的人性化設計不僅獲得了市場的一致好評,還引起眾多競爭對手的爭相模仿。

    阿爾布利奇奥告訴記者,海爾冰箱上醒目的“意大利制造”標牌,讓歐洲消費者感到更為親切。同時,海爾集團在非洲市場的知名度也為這些“意大利制造”的銷路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歐洲市場的新發展和非洲市場的固有認同合力作用下,海爾(意大利)公司的年產量連續數年保持增長,目前已由2008年年產34359臺增加到2012年的80733臺,當歐洲本土家電品牌都在限產、裁員時,海爾(意大利)公司卻為滿足訂單需求而加班加點。

    海爾在歐洲市場的發展,憑借的是產品過硬的質量,而並非鋪天蓋地的宣傳,他們在意大利甚至連電視廣告都沒有投放。 阿爾布利奇奥認為海爾將大量資金用在提高產品質量和設計水平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產品銷售經理蒂奥佐介紹說:“冰箱是唯一每時每刻都處於工作狀態的家用電器,這本身就對產品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采訪中,海爾(意大利)公司生產中的質檢工序也確實讓本報記者印象深刻。從開始的材料准備,再到元器件的組裝,每道工序都要經過嚴格檢驗。在成品組裝完成之後還要經過一系列測試,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從生產線上撤下。

    海爾在歐洲面臨的問題並非來自經濟危機,而是自身發展帶來的進一步轉型。阿爾布利奇奥常對公司的員工們說,“海爾已由第二梯隊的頂尖位置,轉變為第一梯隊的新銳,這意味著將要面對更大的競爭難度。”

    運城制版(西班牙)

    交貨期決定競爭力

    記者 丁大偉

    山西運城制版集團西班牙分公司的廠房位於距離馬德裡50多公裡的西班牙瓜達拉哈拉省海納雷斯工業園,廠房面積在2000平方米左右,共設有機械加工和綜合兩個大車間,22名員工中西班牙當地員工佔一半以上。記者采訪運城制版公司的當天是個工作日,車間裡機器轟隆作響,穿著公司統一工作服的工人們忙前忙後,一片熱火景象。

    運城制版集團是首家進入西班牙的中資生產型企業。被問到為什麼千裡迢迢來西班牙建廠,運城制版西班牙分公司總經理陳軍說,這主要由其產品的特點決定,運城制版生產的凹印版輥主要用於食品、飲料包裝的印刷,客戶印刷廠一般要求在下訂單後幾天內供貨。在這種情況下,交貨期就是競爭力,而只有靠近目標市場纔能縮短交貨期。

    “我們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比如我們使用的鋼板是直接從國內采購的,而且部分機械也是由我們集團公司自己制造的。但我們的主要優勢仍然在於質量和服務,比如目前西班牙同類企業的平均交貨期在5到6天,我們則能縮短至3到4天。未來我們還將通過提高自動化和員工技術水平來改進產品質量,進一步在西班牙打響品牌。雖然這並不容易,但我對此有信心,因為只有我們自身過硬,纔會有競爭力。”陳軍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運城制版的客戶有西班牙和法國的印刷廠,下一步還將開拓葡萄牙市場。

    回憶起剛到西班牙建廠初期的困難,陳軍仍然心有餘悸。“最難的是各種手續,尤其是員工的簽證和居留。我先後找了兩家律師事務所,但都空手而歸。然後我直接去馬德裡移民局排隊,第一天是早上8點到的,一直排到下午2點,結果移民局關門了。第二天我凌晨4點就去排隊,終於排上了,但最後對方只給了我一頁紙,上面寫著一些申請居留的要求等,仍然無法解決問題。最後我找到了瓜達拉哈拉的招商局,在他們以及當地僱主協會的幫助下纔解決了員工工作居留問題。”

    經過數年發展,運城制版在西班牙基本紮下了根。目前運城制版每年的產量有五六千支版輥,而西班牙制版業每年總產量約為10萬支。在西班牙四五十家規模最大的印刷廠中,有四五家是運城制版的客戶。

    西班牙人路易斯是運城制版的一名銷售員,他從公司開始投產時就一直在這工作。“我在制版行業已經工作了12年,這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市場,對於一個後來者尤其是一家外國企業要想在這個市場中立足難度是很大的,但我們做到了。對於公司的未來我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有技術、有服務,因此就有競爭力。”對於自己的“東家”運城制版,路易斯表示很滿意。他說:“公司的管理很規范,與所有員工都簽訂了勞動合同、繳納了社會保險,工作時間不超時,工資也按時發放,我真的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商務參贊季先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截至2012年底,在西班牙的中資企業共有34家,主營業務為通信、金融、鋼鐵、漁業捕撈、航空運輸、海運、銷售等。根據國內相關統計,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國對西班牙累計投資4.1億美元,其中1—11月中國對西投資2421萬美元。總體看,中資企業在西投資起步較晚,總數也不太多,但呈現加速增長趨勢。在西中資企業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為當地經濟和就業做出巨大貢獻。

    此外,近年來中資企業越來越重視承擔社會責任並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認可以及輿論好評。比如,華為公司組織產品展示及體驗巴士走進當地校園,為學生免費開展通信產品互動體驗活動,組織優秀大學生赴華為公司總部培訓;中興公司積極贊助當地政府有關公益活動,向慈善機構捐贈電話等。此外,在西中資企業已注冊成立西班牙中國商會,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在西融合發展。

    吉利(英國)

    留住倫敦“文化標志”

    記者 李文雲

    中資吉利英國集團有限公司2月初斥資1104萬英鎊收購英國錳銅控股公司,引發英國主流媒體高度關注。路透社報道稱,收購行動保住了英國的就業崗位及堪稱倫敦標志的出租車在英國的生產。就此,吉利英國公司董事長李東輝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看好“錳銅”的長遠品牌價值,是吉利此次收購行動的戰略考慮。李東輝說,2006年吉利購得英國錳銅控股公司19.97%的股份,為英國錳銅控股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新的生機,此後吉利一直為英國錳銅控股公司及其旗下的倫敦出租車公司的發展提供支持。2009年,吉利和“錳銅”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生產TX4出租車,降低了TX4的生產成本,提昇了競爭力。由於吉利只是“錳銅”股東之一,不能完全決定“錳銅”發展戰略方向,加上近幾年國際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影響,以及出租車市場競爭昇級,“錳銅”的發展遇到了困難。“但我們仍然相信‘錳銅’的品牌價值,它生產的經典黑色出租車已成為倫敦的文化標志,同時我們也看好專業出租車市場的前景。”李東輝表示。

    吉利並沒有忽略公司面臨的挑戰,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恢復部分業務的元氣,讓供應鏈正常運轉起來。短期目標是將“錳銅”的生產恢復到托管之前的水平,使生產、銷售、服務都能進入穩健的發展軌道,迅速恢復“錳銅”的盈利能力,同時著手制定公司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吉利要加大對TX4車型的研發投入,尋求吉利與“錳銅”之間的協同效應,在保持TX4原有特色基礎上,推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更加節能、環保的專業出租車產品。吉利還要開拓新的運營模式,如個人租賃市場,加大英國之外國際市場的開發。李東輝說:“英國錳銅控股公司的品牌、技術和設計能力將會與吉利產生協同效應,有利於吉利其他車型的發展。”

    吉利的收購行動為英國當地經濟與就業作出了貢獻,受到英國商務部、倫敦市政府和工會的歡迎。這對吉利“走出去”長遠發展也頗有裨益。收購行動使英國錳銅控股公司這個享譽世界的品牌和倫敦的文化標志得以保留和發展,也保住了考文垂工廠和設在倫敦的銷售公司的就業崗位。

    對於吉利集團來說,通過收購英國錳銅控股公司的核心資產和業務,可以更好地開拓英國市場,並考慮進入個人租賃和私家車市場的潛在可能性。同時,收購和運營有助於吉利了解國際市場的法律法規、市場需求、人纔基礎、社會情況,以及國際化運營經驗的積累、提昇企業的國際化運營能力和水平。

    柳工(荷蘭)

    服務和維護現場跟進

    記者 張 傑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荷蘭經濟2009年開始下滑,需求萎縮,中國對荷蘭出口受到抑制,但對荷投資卻逆勢增長,自2010年起,連續3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國。廣西柳工集團便是在此時進駐荷蘭的。2009年底,廣西柳工集團正式在荷蘭注冊成立了子公司——柳工歐洲有限公司,並以此為基地,大力拓展歐洲市場。

    柳工歐洲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遠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荷蘭地處歐洲門戶,因公司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通過海運來到歐洲,公司選址需考慮要距離鹿特丹、安特衛普等歐洲重要港口相對較近,有比較便捷的物流運輸渠道,對周邊市場具有較大的輻射效應。

    記者來到位於阿姆斯特丹附近阿爾梅勒市的柳工歐洲有限公司總部時看到,公司院內停放著該公司生產的各式大型工程機械。肖遠翔告訴記者,荷蘭政府是一個服務型政府,特別是在歐債危機期間,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積極推動、吸引外資。當他們決定在阿爾梅勒市建立總部時,該市政府在選址、廠房建設、尋找宿捨等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幫助;公司開業剪彩時,該市市長還專門到場祝賀。

    在肖遠翔看來,當前整個歐洲的大型工程機械的總體需求量確實在下降,原來只考慮使用沃爾沃、卡特彼勒等高端昂貴機械的客戶,現在也開始考慮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價格相對低,但產品各項指標都符合歐洲的各類標准,能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隨著我們售後服務和設備維護等領域的現場跟進,企業的好名聲已經在終端客戶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柳工產品。”肖遠翔自豪地表示,2012年,一個未曾購買使用過中國設備的芬蘭大客戶最終一次性購買了柳工價值800多萬歐元的數十臺設備,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歐洲客戶開始了解柳工,信任和支持柳工產品,“在2012年,我們的銷售不降反昇”。

    中國駐荷蘭使館經商處李飛參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荷蘭近年來出臺了許多便利和優惠政策,包括對我商務人員簽證便利、外資企業派出人員30%所得稅減免、研發和創新企業工資稅和所得稅減免、控股公司收入免稅匯回國內等,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2011年和2012年,中國對荷蘭新增投資項目分別達到30個和31個,已經從一般的貿易、運輸領域擴大到能源、建築、金融、高科技等縱深領域,在荷蘭投資的中資企業還充分利用荷蘭與第三國簽署的投資保護協定及荷蘭本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以荷蘭為基地向第三國投資。

    李飛告訴記者,目前,在荷中資企業總數超過300家,累計投資總額約30億美元,在荷中資企業僱傭當地員工約7000人,直接和間接為荷創造兩萬餘個就業機會,不少企業已成為荷外資企業中的納稅大戶,也很好地維護了中資企業整體形象和品牌聲譽。隨著企業的發展,柳工歐洲公司的員工總數已達20人,外籍員工數量也從最初的1名增長到8名。

    肖遠翔對記者說,今後還要繼續走當地化的路子,為當地創造就業,也為自己拓展歐洲業務提供便利。

    航班Connections
    FlightConnections.com 提供了全球所有航線的概述。 查找全球所有機場的定期航班。 發現全球的航空公司航線和航班時刻表。 對比...
    www.flightconnections.com
    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劍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劍橋中國學聯)是注冊于英國劍橋大學的非盈利、非政治性的官方學生社團。自1984年成立以來,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耕耘...
    www.cssacam.org
    科泰克空氣壓縮機
    科泰克起源于英國,擁有自己獨立的研發團隊。專業工程師設計和開發不同的項目。 科泰克擁有兩家工廠,生産和貿易二合一,可同時滿足中小型甚至大型...
    www.kotechgroup.net

      1 / 3  後一頁 »

    新聞

    Top Ad
    nbys.tv
    www.outdoorsy.com